导航

书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区 > 书画资讯

网站首页 > 社区 > 书画资讯

【学术】学习书法的基本能力
文章出处:习墨去·文也书画培训学校发表时间:2020-10-16 10:46:14 浏览量 257

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不能把学习传统简单理解为被动的、机械的模仿,学习传统也不是简单的照搬传统,只求形似,几可乱真,形成程式化,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传统的过程是一个书法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学习传统的过程是书法基本功的形成过程,是书法基本技能技巧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书法基本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过程。通过学习传统奠定扎实深厚的基础,为攀登艺术高峰创造有利的条件。



张僧繇作品


总之,学习传统的过程是一个书法修养全面提高的过程,是书法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产生的是综合效益。


首先,学习传统是书法基本技能技巧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传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对书法的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构成书法的基本要素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如果把书法看作是汉字造型艺术,那么书法的基本功就是形成汉字造型的技能技巧,具体化为掌握书法四要素的基本技能技巧。



王羲之作品


通过笔法的训练掌握线条造型的技能技巧;通过间架结构的训练掌握单字结体造型的技能技巧;通过篇章布局的训练掌握整篇章法的技能技巧;通过书写过程中用墨的训练掌握墨法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都是通过在学习传统的实践中获得的。


掌握单一碑帖的某种技能技巧只是学习传统的一个方面,并不是根本的目的。更为重要的目的是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初步形成了书法的基本技能技巧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将书法的基本技能技巧熟练地、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字体之中,运用到不同碑帖的学习之中,运用到书法创作实践之中。既合乎书法的法度规范又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


技能技巧是经过长期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旦形成则受益终生。当然技能技巧也有一个不断巩固和深化的过程,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学习书法的基本能力

刘伟杰


学习传统的过程也是书法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应当在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升华为书法的基本能力。书法的基本能力表现在许多方面,我认为书法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1.造型能力、2.观察能力、3.鉴赏能力、4.融会能力、5.想象能力、6.创造能力。


其一,培养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是书法基本技能技巧的深化和升华,是基本技能技巧熟练的综合的灵活的运用到书法实践之中。具备了造型能力就不受一碑一帖的局限,推而广之运用到各种碑帖的学习中,进而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庭坚作品


造型能力包括线条(笔画)的造型能力,自如的驾驭毛笔,充分发挥毛笔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性能,塑造各种不同的线条形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笔性。造型能力还表现在对单字结体的把握上,把各种笔画妥贴地组合起来,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主从、虚实、平衡、呼应等组合原则,使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达到协调统一而又富于变化。


造型能力还包括篇章布局的安排。处理好正文与落款、钤印的关系,黑与白的关系。正文的书写之中还要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首与尾之间的关系。整篇章法达到呼应连贯,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而又协调统一。



王羲之作品


其二,培养观察能力。

学习传统、临摹碑帖不仅要动手,而且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应当手眼相长,经常读帖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读帖就是仔细观察揣摩碑帖。观察碑帖要准、细、深。所谓准就是准确把握碑帖的基本特点和整体风格特征。

对于笔划的姿态形势、长短、粗细、斜正、弯直、俯仰、向背、以及单字结构安排中的主从、虚实、平衡、呼应、迎让、穿插等都应熟于心,力求准确无误。


观察准再动笔书写时才能心中有数,下笔有准。所谓细就是在整体把握碑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到细微之处进行仔细观察,对每一个单字,对每一个笔画进行分析解剖。每一个笔划从起笔到行笔再到收笔的全过程的笔法运用,单字结构的大小、高矮、宽窄、斜正、上下、左右等,通过观察分析准确的把握。所谓深就是透过外在形态深入到碑帖的内在精神气质,把握笔画的力度,笔画之间来往的趋势关系,结构的姿态形势,以及节奏韵味,格调风采等。观察力也需要进行培养。



欧阳询作品


观察力的提高也会促进动手书写取得良好效果。手眼相长才能事半功倍。在多年学书经历中,有的人只顾盲目动手,不注意观察体会碑帖,凭个人性子去写,局限于外在的形态而依样画葫芦,结果只能是仅得皮毛。甚至由于观察碑帖不深不细而在书写中产生差错,又不能及时纠正,反而不断地重复着巩固着这些错误,形成了不良的顽习,如此下去,不仅不能真正学到碑帖的精华,反而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走许多弯路。


其三,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书法不仅要动手、动眼而且要动脑。通过书法的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书写能力与鉴赏能力二者相互制约,相辅相长。书写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如果鉴赏能力不随之提高,书写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



颜真卿作品


鉴赏能力不高,书法也很难升华到更高层次。没有审美的高境界就不会有艺术的高品位。鉴赏能力的高低表明对书法艺术认识上的深浅。对书法认识的深浅又决定着对书法审美追求品位的高低。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指导艺术实践向高品位和深层次发展。鉴赏能力低下就会阻碍书法实践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甚至出现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的现象。


其四,培养融会能力。

对于书法传统要善于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融会的过程就是“出帖”的过程,融会能力的高低决定养艺术含量的深浅。学习传统的最初阶段总有一个对碑帖的模仿过程。仅仅停留在摹仿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学习传统的最终目的。



王献之作品


学习传统总是先从一碑一帖开始,但是仅局限于一碑一帖也是不够的,应当广泛的吸收营养。因此,要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由形似到神似,由表及里。从一碑一帖跳出来,从其它碑帖中吸收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造型能力,从多方面充实自己,丰富艺术内涵。在融会中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理想并贯彻到艺术实践之中。


但融会不是简单的拼凑和组合,而是经过消化吸收,从传统中来又能超越传统。既有丰富的传统内含,体现出传统的特色,又有个性风格的追求,别出新意,自成一家,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其五,培养想象力。

艺术是充满活力,富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对于艺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增强悟性和灵感。我国古代许多书法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悟出书法之理,并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体现出伟大的创造力。



黄庭坚作品


宋代黄庭坚在《论书》中云:“张太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重尾。”《新唐书·张旭传》中云:“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怀素云:“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产生艺术的灵感,常常会产生“意在笔后”的艺术效果,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激发艺术的创造性。


当然,想象力决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想象力是建筑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的。依赖于造型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融会能力的提高。循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高飞远翔。


其六,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学习传统的过程是造型能力、鉴赏能力、观察能力、融会能力的提高过程,是对书法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过程。通过向传统学习,吸收美的精华,再经过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立的审美理想与追求,为冲破传统的束缚进行创新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道路。



米芾作品


艺术需要创造,艺术贵在创新。书法艺术是发展的,不是传统的简单重复,需要个性的表现,需要风格的张扬,需要时代的精神。书法的创新源于传统又能超越传统。


我们反对抛开传统割断历史,主张扎根于民族传统的沃土之中,广泛吸收营养,广收博取,兼容并包。同时也反对简单重复传统、复制传统,保守封闭,不敢越雷池一步。应当继承传统精华,发扬民族精神,并赋予时代语言的新内容,体现个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创造力不仅有赖于“字内功夫”的全面掌握,而且还依赖于“字外功夫”的深厚。“字内功”与“字外功”结合,各种能力的综合,才能出手不俗,追求高位品。有了独立的人格,书法才会有独立的品格。



赵孟頫作品


书法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注重丰富的内涵创造力并不是背离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否定书法的法度规范。而是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求变求新,推动书法不断发展。


创造力是在广泛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从中得到滋养和启发,这是创新的资本。强调创造力固然重要,切不可忽视创造力的源泉和基础。当今,西方美学扑面而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对于西方的审美观念同样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照搬照抄到中国书法上来,戴上洋帽子,迎合外国人,外在形式上看与中国传统书法截然不同,似乎面貌一新,结果是中国人看不懂,实际上是照搬西方美学的结果,并没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仍然是两张皮。不伦不类的东西不能认作是创造。创造力是在传统的精华与时代观念的融会中产生的。重复历史和割断历史都不能创造出无愧于古人,有功于当代,昭示于后人的艺术成果。



点击了解:【学术】我是怎样实施“楷书兴趣教学法”的

点击了解:【学术】试说山水之气韵


校区

请填写您的预约详细信息